抗擊新型肺炎,請避開這些認知誤區,做好心理上的“疫情”防控
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,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注。
長時間隔離在家不出門,網絡上撲天蓋地、時時更新的疫情信息……不少人可能會感到迷茫、緊張、不安,甚至有那么一點恐慌,其實這些大都是正常的應激反應。但是如果有的人開始出現吃不下、睡不著、刷手機更新信息到停不下來、放下手機就有點焦慮等程度,那就要注意了。
隨著疫情的慢慢減弱,工廠復工,學校要面臨著開學,很多家長都在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??箵舴窝仔麄鳈谑乾F在每個學校社區都要加強建設的基礎設施。
應該避免哪些不良認知?如何做好心理防護,防控心理上的"疫情"?
這些不良認知要避免
不良認知:我被感染了,我就是一個傳染源。
產生情緒:恐懼、害怕等。
理性認知:我被感染了,我仍然可以積極的接受科學隔離和救治。
帶來影響:安全感、信任感。
◆災難化
不良認知:我被診斷為疑似患者,我這輩子真的完蛋了。
產生情緒:焦慮、沮喪等。
理性認知:我被診斷為疑似患者,主動接受隔離是對他人的負責。
帶來影響:責任感、尊重感。
◆個人化
不良認知:都怪我去疫區出了一趟差,把病毒帶回來感染了家人。
產生情緒:內疚、不安等
理性認知:我去疫區出差也是因為工作,當時我并不知道那里出現了疫情。
帶來影響:平靜、穩定。
◆以偏概全
不良認知:我剛剛打了個噴嚏,說明我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了。
產生情緒:擔憂、恐懼等。
理性認知:我剛剛打了個噴嚏,提醒我要戴好口罩,注意保暖。
帶來影響:自我保護、自我照料。
◆選擇性注意
不良認知:街上也有一些人沒戴口罩好像也沒什么事。
產生情緒:僥幸、過度放松等。
理性認知:戴口罩出門既是保護自己,也是關愛他人。
帶來影響:和諧、溫暖。
◆非黑即白
不良認知:戴口罩根本起不到預防感染的作用。
產生情緒:不屑、焦躁等
理性認知:正確戴口罩能夠起到大大降低感染的幾率。
帶來影響:淡定、從容。
◆情感推理
不良認知:我有點擔心,我覺得疫情肯定會越來越嚴重。
產生情緒:恐慌、不安等
理性認知:我有點擔心,我要做好科學有效的防范措施。
帶來影響:自信、篤定。
◆ 讀心術
不良認知:如果他們知道了我是武漢人,一定會歧視、排擠、遠離我。
產生情緒:自卑、孤獨等
理性認知:我看到這次有很多人都愿意為無法回家的武漢人提供幫助。
帶來影響:自尊感、溫暖感。
◆低估正性信息
不良認知:救死扶傷是醫護人員的天職,他們去一線救人沒什么了不起。
產生情緒:冷漠、麻木等
理性認知:醫護人員也是人,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,馳援疫區很不容易。
帶來影響:感恩、祝福。
◆"應該..."
不良認知:我作為醫護人員,我應該時刻沖在最前線去幫助疫區的群眾。
產生情緒:疲勞、埋怨等。
理性認知:我作為醫務人員,我盡力保護好自己和幫助周圍的人一樣很重要。
帶來影響:價值感、自尊感。
除了改變思維方式,還能做什么
在家阻擊疫情的我們,為了安全、安心的度過這場疫情,除了思維方式的改變,還可以做些什么?
◆我們需要規律的作息,吃好每一頓飯。保障好體力和精力,免疫力才能有效發揮作用。
◆我們的可以通過電視新聞節目有限度的了解疫情信息的變化,心里有底就不會慌。
◆我們可以通過微信、電話向遠方的親友、同學、同事以及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表達問候、祝福與感謝。
◆我們更要保護好自己和身邊的戰友,包括:家人、鄰舍,可以對他們噓寒問暖,予以關心、支持與鼓勵。
◆我們可以看看在家還有哪些平時一直想做又沒有做的事情,例如:做一頓飯、沖一杯茶、看一場電影、煲一部劇、聽一首歌、讀一本書
◆我們需要定期的活動一下身體,例如:甩甩手、抬抬頭、揉揉頸、捶捶肩、拍拍背、伸伸腰、壓壓腿、拉拉筋……